現代化安防技術與高考監考融合以來,越來越多的安防技術伴隨著高考學子度過一年又一年的國考盛宴。下面仲子路帶領大家來回顧一下安防技術在高考考場的普及歷程。
2006年監控、門禁報警技術初始高考
北京、上海的部分考場2006年首開安裝考場攝像頭的先河,對打擊考試作弊、舞弊等行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。2007年,北京市相關部門要求所有考場一律安裝安防攝像頭。
自2008年起,全國悄然聲息地開始了一場考場監控風。從一線城市向二、三線城市延伸,也正是因為如此,監控系統慢慢演化成為校園安防系統的基礎。
2010年高考監控升級為互聯網連接
隨著安防網絡化時代的來臨,網絡化推進了考場的監控技術。由于高考的特殊性,教育部、省考試院和市級招考辦開始實現三級聯網,大部分考場信息直接反饋給當地公安部門。
同時多重監控探頭代替傳統的人力監督,指紋識別技術替代了傳統的單一只看準考證,安全管理等級越來越高,最后個人信息條形碼為高考把好了最后一道關。
從發卷到答卷,再到閱卷,人防和技防相結合的高考安防實現了一條龍式的全程監控,最大程度的維護了考場紀律和考生的自身權益。
2012年安防技術打擊作弊的設備
不法分子利用考生迫切中榜之心,開始售賣一些高科技作弊工具,無線通訊手表、橡皮、筆等都成為作案工具。
怎能讓這些違法亂紀的設備鉆了空子?
2012年的高考考場開始引入信號屏蔽、電子巡邏器等設備、部分地區還出動無線電監測車,考場內部不僅設置了傳統的金屬探測器。
同時也加強了考生身份的檢測,二代身份證RFID識別技術可有效辨別代考現象。球型監控探頭的高隱蔽性、高清晰度等特點,在考場內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,同時也是對監考老師的行為的監管。
今年高考:推廣電子屏蔽+視頻監控
現如今網絡已經發展到了移動端,高考監管又有了新的壓力。以廣州為例,58個高考考點全部配有防電子作弊監控系統,也就是過去所說的屏蔽系統。
去年,而該系統去年只有在廣州的20個考點配有防電子作弊監控系統,今年則是全部高考考點統一使用。
高考安防技術的全方位發展趨勢
北京作為第一個高考過程全程監控的城市,從存放考試卷保密室進行24小時監控到室內門窗全部安裝報警器,體現了高考安防監控正走向全方位發展趨勢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下,高考監控又實現了聯網管理,高考監控也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。
仲子路總結:高考監管,從起初的幾個攝像頭和門禁報警設備,再到安防逐步實現聯網化,生物識別和電子屏蔽技術的應用。安防技術一直在為守護高考公平盡職盡責。在此,仲子路祝全國考生金榜題名!
聲明:本文只做技術研究討論,請勿用于非法目的,如果惡意使用造成任何法律責任本站概不負責!